研究总括

中职融合教育与实践

【关键词】融合教育;职业教育;初级中学

一些特殊学生在随班就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往往难以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为帮助这部分特殊学生接受适宜的教育,将来自立自强于社会,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于2017年开办了中职融合教育班,率先进行中职融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4月28日,江苏省首个初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在学校成立,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融合教育工作方向,为推进区域中职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中职融合教育基础保障

学校从规范学历证书、加强师资建设和保证经费充足这三个方面着手,强化中职融合教育的基础保障。在学籍方面,作为普通初级中学,学校没有颁发职业学校学业证书的资格,更没有颁发中专学历证书的权限,经过多方协商,最后决定学校所办的职业教育烹饪班学生学籍归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由市职业技术学校颁发相关证书,使得中职融合教育更加规范、更加完善。在师资方面,学校借助常熟市练塘中学与常熟市练塘职业技术学校是同一法人的管理优势,在常熟市练塘职业技术学校中遴选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在校生活,包括负责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学生的实习等。体育课、信息技术课由常熟市练塘中学派出的专业教师任教,心理健康课、艺术课则采用外聘教师的方式,学校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学校和教师的权利、义务及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以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在经费方面,由于中职融合教育的学生属于非义务阶段教育,不能再执行国家义务教育相关经费标准,因此学校在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争取教育、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学校所办的职业教育烹饪班成为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个办班点,学生享受国家特殊教育财政拨款政策,按每生每年8800元的标准拨付办学经费,在读学生所有费用均在财政拨款中支出,为学生家长减轻负担。

二、开发多样化中职融合教育课程

中职融合教育课程是实施中职融合教育的重要载体,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校从实际出发,以简单易学、就业面广为设置课程的基本原则,开办了以烹饪为主、绿化园艺为辅的中职融合教育职业班。学制定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以实习为主,学生需完成专业考级并取得相关证书,所取得学历为市属中专性质。同时,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能力,学校还开设了其他三年制课程,如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为解决缺少适应性教材的问题,学校在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反复研讨,决定烹饪课借鉴普通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课程也使用普通职业学校教材,在教学时适当降低难度。思想品德课与体育课采用普通初中教材。心理健康课则使用特殊教育学校的相关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参观学习为主,选择本市各大宾馆、净菜配送单位、残疾人自主创业成功企业为实践基地,采用亲子组团等方式开展活动。

三、提供中职融合教育就业支持

发展中职融合教育是为了帮助特殊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能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达到自食其力的目的,减轻其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学校认真研究国家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定期召开家长(监护人)会议,帮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当前情况及政策,树立残疾人也能创造精彩的自信,增强了家校合作育人的力量。学校还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以各类书写笔为主打产品的爱心企业———江苏祥兆文具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公司的装配笔件工种适合残疾人手工劳动,因此学校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邀请该公司技术人员免费为学生及家长进行培训,学生可利用空闲时间为该厂提供劳动服务。通过校企合作,特殊学生既得到了更多劳动锻炼的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又帮助企业生产更多产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此外,学校依托市残联、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社会力量,使每位接受中职融合教育的特殊学生都能进入企业实践或跟岗学习,学生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分享到残疾人政策红利,体会到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怀,为其将来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2017年首届招收的8名学生已全部考级通过,获得了烹饪专业资格证书,有3名学生已被酒店录用,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学校将进一步增强办好融合职业教育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能力,为特殊学生融入社会、自立自强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